防静电地板下方线缆布置的核心规范是分类分路、固定有序、预留通道、接地合规,按规范操作可避免杂乱,同时保障维护便捷性和用电安全。
强电(动力电缆)与弱电(控制、通信、网络线)必须分开敷设,间距≥30cm,避免电磁干扰。
不同用途的弱电线缆(如 PLC 控制线、网线、光纤)也需分类整理,可按颜色或标签区分(如网线用蓝色套管、控制线用黄色套管)。
禁止线缆直接缠绕或交叉堆叠,强电电缆需穿金属管或阻燃线槽保护,弱电可穿 PVC 线槽或套管。
沿地板支架或预设的线缆桥架固定,用扎带、卡扣每隔 50~80cm 固定一次,避免线缆悬空或拖拽在地。
路由尽量走直线,贴近地板支架横梁,避开支架立柱(减少遮挡,方便检修),且远离地板拼接处的导电胶 / 金属触点(避免破坏防静电导通)。
线缆转弯处采用大弧度弯曲(避免直角硬折),保护线缆绝缘层,同时预留伸缩余量(防止热胀冷缩导致线缆拉断)。
强电金属保护管、弱电桥架需两端接地,接地电阻≤10Ω,与防静电地板的接地系统分开(避免相互干扰)。
线缆穿越地板支架或金属构件时,需套橡胶护圈,防止尖锐边缘划伤线缆绝缘层。
避免线缆浸泡在积水或潮湿区域,若控制室地面有渗水风险,需在桥架下方加装防水托盘。
用分隔式桥架 / 线槽:强电、弱电分别放入不同隔舱,线槽加盖封闭,既防尘又便于分类查找。
用线缆标识与标签:每个线缆两端、分支处粘贴标签,标注线缆用途、起止设备(如 “PLC-1→传感器 - 3”“机房交换机→操作台 - 2”),标签需防水耐磨。
用理线架 / 捆扎带:弱电线缆在设备接口附近用理线架整理,强电电缆用阻燃扎带成束捆扎(每束直径不超过 3cm)。
禁止强电、弱电同槽敷设,或线缆直接压在防静电地板的导电触点上。
禁止用金属丝、普通胶带捆扎线缆(金属丝易划伤绝缘层,普通胶带易老化脱落)。
禁止在地板下方堆放杂物(如工具、纸箱),避免遮挡线缆和检修通道。